“二轻”的前世今生 ——写在建国七十周年之际
来源:蔡玉林 发布时间:2019-09-12 14:26 浏览量:48746
“二轻”的前世今生
——写在建国七十周年之际
蔡玉林
(2019年9月6日)
(一)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随着时光的流逝,“二轻”这个名字似乎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记忆。但静静耸立在杭州延安路上的浙江二轻大厦,默默见证着“二轻”昨日的辉煌,诉说着“二轻”往日的故事。
建于1987年的浙江二轻大厦,曾经是杭州市中心的第一高楼,陪伴着几代人走过了青春岁月。登上楼顶往西望去,映入眼帘的是一幅“水墨山水长卷”,起伏的天际线上下,碧水蓝天,群山环抱,美轮美奂,令人心旷神怡。远眺可揽高耸入云的北高峰、夕照山上的雷峰塔、吴山天风的城隍阁;近观可见微波荡漾的西子湖、绿杨阴里的白沙堤、流霞映衬的保俶塔;静听可闻南屏的钟声、灵隐寺的梵音、许仙和白娘子的故事。
二轻大厦只是浙江“二轻”辉煌历史的一个例证。“二轻”曾经的辉煌,信手拈来不胜枚举。在建国70周年之际,我们应该铭记“二轻”的历史,重读二轻人写下的波澜壮阔的历史华章。
(二)
“二轻”曾经是一个重要行业。在计划经济时代,国民经济轻工业部门以第一轻工业和第二轻工业进行划分。第一轻工业部门简称“一轻”,第二轻工业部门简称“二轻”。“一轻”以制造生活用品为主,“二轻”以制造生产工具为主。上世纪60年代开始,浙江“二轻”从以支农为主的传统手工业转向以生产日用消费品为主的轻工业,行业涉及皮革毛皮及制品、塑料、中小农具、五金、服装鞋帽、工艺美术品、家具、文教体育用品、竹藤棕草编织、日用杂货、工业性修理服务、民用建筑12个大类。继而又发展轻工机械、灯具、家用电器、衡器、包装装潢、模具、电镀、喷漆、金属材料等行业。上世纪90年代是“二轻”的鼎盛时期,在原有基础上,相继发展了冶金、化工、电子、医药、木材加工、建材等行业。至1992年,“二轻”形成了四大家电产品、五金六条龙、塑料七个系列、工艺十大产品的业态布局。全行业生产产品5000多种,花色品种几万个,极大地满足了市场需求。
(三)
“二轻”曾经是一个行业管理机构。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大量机器生产的低成本洋货倾销中国,使浙江的手工业遭到了沉重的打击。加上晚清政府对手工业实行重税政策,抑制了手工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为扭转大量手工技艺面临失传的现状,引导和组织百废待兴的手工业恢复生产,指导和管理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形成的手工业合作社,于1950年成立省乡村工业改进所,1951年改为省手工业改进所。1952年,省手工业改进所并入省合作社联合社。1954年,成立省手工业管理局,实施对全省手工业的全面领导和管理。1956年,省手工业合作社联合社筹委会成立,与省手工业管理局合署办公,形成了从省到县手工业联社的管理网络。1958年后,省手工业管理局与省轻工业厅两合两分。1973年,成立省第二轻工业局,负责指导、管理全省二轻工业生产经营活动。1980年,省二轻工业局改为省二轻工业厅。1983年,省二轻工业厅改为省二轻工业总公司。省二轻工业总公司既是生产经营的经济实体和计划单位,又行使行政管理职能,担负全行业的归口管理,与省手工业合作社联合社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1996年,省二轻工业总公司成建制改为省二轻集团公司,“二轻”完成了作为行业管理机构的历史使命。
(四)
“二轻”曾经是浙江经济的重要贡献者和企业改革的先行者。建国以来,“二轻”积极组织全省广大手工业者,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走集体化道路,从个体私有制转为集体所有制,从小生产发展为大生产。建国初期,全省60%的生产生活必需品是靠手工业提供保障的。从上世纪50年代到本世纪初,“二轻”在丰富日用轻工业品,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要,增加出口创汇,积累国家建设资金,安排社会劳动就业,促进乡镇企业和城市街道工业发展等方面,提供了生产、销售、技术、人才全方位的支持,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尽管国家对“二轻”的投入微乎其微,但“二轻”为国家贡献了巨额税源和大量积累。仅“六五”期间,省财政对“二轻”投入646万元,而“二轻”上缴税收达20.35亿元。“二轻”曾经是全省第一家轧钢厂、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的创办者,全省1/3以上工业产值和全国二轻系统1/10工业产值的贡献者,是浙江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的工业部门和全国二轻系统的一枝独秀。“二轻”更重要的历史性贡献,在于培养了一大批经营管理的人才和企业家。可以说,如果没有“二轻”在人才、管理、技术、产品、市场方面打下的基础,就没有浙江经济后来的高速增长。特别是以歩鑫生为代表的一代企业家率先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创新,冲破传统的计划经济藩篱,为全省企业改革提供了鲜活的样板,使“二轻”成为浙江乃至全国企业改革的先行者、“八八战略”思想的早期萌发地。
(五)
“二轻”曾经是浙江工艺美术产业的管理者和引领者。浙江是中国工艺美术的起源地之一。从河姆渡出土的文物证实,早在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已经生产骨镰、骨饰、陶器等原始手工业产品。距今五千前的良渚文化就以生产纹饰朴素美观的夹炭黑陶和大量精美的玉器而著称于世。浙江自古就是名副其实的工艺美术大省,其工艺品种、工艺造诣、工艺人才、产业规模一直位于全国前列,素有“百工之乡”之美誉。传统工艺品涵盖11个大类、128个品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数量占全国的1/10以上;从业人员50万以上。建国以来,“二轻”一直是浙江传统民间工艺美术的抢救和挖掘者、手工业生产企业的管理者、工艺美术协会的组建和运营者、民间工艺美术品展览的组织者、工艺品进出口的主导者,在保护传承工艺美术文化,培养工艺美术人才,发展工艺美术产业,巩固浙江作为工艺美术大省的地位,引领浙江工艺美术走在全国前列,作出了巨大贡献。
(六)
“二轻”曾经是国家外交和祖国统一事业的推动者。建国以来,“二轻”利用浙江工艺美术资源丰富的优势,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出访或外国元首访华承担许多国礼的制作和选送。早在1957年,浙江“二轻”选送青田石雕“花瓶”、东阳木雕“和平颂”,作为国礼赠予来访的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1972年2月,“二轻”专门制作了东阳木雕壁挂工艺品,作为国礼赠予来访的美国总统尼克松,为中美关系的“破冰”和时隔7年后中美正式外交关系的建立,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1997年香港回归之际,浙江“二轻”组织东阳木雕总厂的能工巧匠115名,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陆光正领衔,为省政府制作赠送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礼品——巨幅东阳木雕落地屏风《航归》。这件体现东阳木雕技艺最高水平的艺术精品,把浙江人民的深情厚谊带给了香港同胞。
(七)
“二轻”曾经得到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支持。“二轻”曾经是党和国家领导人来浙江视察工作的必看之地。从上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朱德,副委员长郭沫若、陈叔通、严济慈,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薄一波、谭震林,国务委员谷牧、张劲夫,国务院总理李鹏,先后在浙江视察“二轻”企业或在京出席浙江工艺美术展览会、二轻家庭用品展销会,对浙江“二轻”的改革发展作过许多指示。当时,浙江“二轻”不仅在国内举办大型展览、展销会,还走出国门,在喀麦隆、塞内加尔、多哥、毛里求斯等国家首都举办大型工艺美术展览,把中国的工艺美术文化推向世界。外方国家对“二轻”的展览活动高度重视,都安排总统、总理或总统夫人亲自参观展览会。
(八)
“二轻”曾经是几代人的记忆。浙江二轻大厦曾经是几代人心中的坐标,方圆几公里都能看到大楼,看到大楼就意味着到了市中心。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二轻”的产业覆盖全省各地,从业人员上百万,青年人都以能够在“二轻”工作为荣。从家家户户使用的传统农具,到生活必需的服装、鞋帽、家具、灯具、家电等日用品,以及提升生活品质所需的工艺品,大多出自“二轻”系统。浙江最早的电视机、电冰箱、电风扇、洗衣机、缝纫机,都是“二轻”企业生产的。可以说,当年每个地方都有“二轻”的家业,每个家庭都用过“二轻”的产品,每个人都穿戴过“二轻”的服装、鞋帽。“二轻”是那个年代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是青年人的向往之地,是留给几代人记忆深处的印记。
(九)
“二轻”正在续写新时代的新篇章。“二轻”的前世辉煌灿烂、华彩夺目,足以载入史册、彪炳千秋。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前世”已成过往,“今生”已经开篇。
当前,省二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正处在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的成长期,改革转型、爬坡过坎的艰难期,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阵痛期。在此关键时刻,我们既不能沉湎于“前世”的辉煌而居功自傲、沾沾自喜;也不能因为“今生”的光环褪去而失落消沉、萎靡不振,或因为暂时的安稳而得过且过、悠然自得。同时要看到,“二轻”曾经的辉煌是一个行业的辉煌,现在的“二轻”是一个独立的省属法人实体,两者既有联系又有根本区别,不可同日而语。在新时代的征程上,我们必须以古鉴今,重新审视“二轻”的“前世”和“今生”,展望“二轻”的未来,敢于正视差距,勇于面对挑战,增强自信,奋起直追,推动“二轻”的改革和发展。
今年4月,省委书记车俊在“二轻”调研时指出:“省二轻集团要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以保护传承工艺美术文化、发展工艺美术产业为己任,努力在服务文化大省建设中走在前列。”他的讲话为“二轻”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近两年来,“二轻”围绕省委、省政府打造“八大万亿产业”和建设文化强省总体部署,在设备制造、资产运营、贸易服务、工美文旅四大产业上进行战略布局,全力打造“百年二轻”。重点以“举工艺美术旗帜,扬工艺美术文化,走工艺美术产业与文化旅游、时尚、数字经济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之路”为战略定位,全面构建全省工艺美术产业集成服务平台,培育工艺美术全产业链综合服务提供商,引领全省工艺美术产业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力争经过五年努力,使“二轻”成为全国文化企业30强。响应“凤凰行动”计划,想方设法收购上市公司股份、入股高科技企业,推动资产证券化;积极推进集体资产与其它所有制资产混改;实施制造业基地的搬迁和技术的改造升级,实现“二轻”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如今的“二轻”铅华洗净更从容,目标明确更坚定。新一代二轻人将顺势而为,逆流而上,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搏击风雨,勇立潮头,重振“二轻”雄风,续写新时代“二轻”的辉煌篇章。